地址:廈門市思明區(qū)嘉禾路3號
電話:0592-5984992 5117683
傳真:0592-5328263
手 機:13950130091
聯系人:沈先生
郵箱:13950130091@163.com
視鏡玻璃體中存在的結晶夾雜物,不管其形狀、大小和來源如何,統稱為結石。結石是玻璃最危險的缺陷,它不僅會破壞制品的外觀與光學均一性,而且會降低制品的使用價值。由于結石組成與玻璃主體不一致,使結石與周圍玻璃的膨脹系數不相同,容易造成局部應力,從而大大降低了制品的機械強度和熱穩(wěn)定性。
結石的種類很多,根據產生原因可將結石分為五類:配合料結石、耐火材料結石、析晶結石、硫酸鹽夾雜物和黑色夾雜物。
玻璃視鏡發(fā)霉也稱為玻璃風化,是一種由于表面吸收水分,造成玻璃視鏡內部的堿成分析出,產生的表面腐蝕現象。
常用的平板玻璃是由硅氧離子的結構網絡形成的氧化物玻璃,在玻璃視鏡表面氧離子缺位造成空穴,形成玻璃的表面自由能。表面自由能的存在造成玻璃表面相對的活潑性,體現為表面張力、摩擦力和表面吸濕性。造成表面SiO2易水解,表面組分易分解、表面易析晶和具有潤濕性等特點。以上是玻璃發(fā)霉的內在因素。
玻璃發(fā)霉的外在因素主要是水分的作用和較高的環(huán)境溫度。 從水對玻璃表面的作用機理分析,可以將發(fā)霉過程分為幾個階段。水視鏡先吸附在玻璃表面并逐漸向內浸入,視鏡表層的硅酸鉀和硅酸鈉被水解,形成苛性鈉,苛性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形成碳酸鈉,聚集在表面。由于碳酸鈉的強吸濕性,將潮解成堿液,進而侵蝕玻璃的硅氧結構,最終造成玻璃表面的霉區(qū)和凹陷。